提起越南,很多中国人第一反应是:怎么这邻居老是跟我们“唱反调”?说好了合作共赢,它转身就军演;刚签完协议,它又跑去跟美国眉来眼去。
这不禁让人纳闷:中国那么大方、那么讲情义,为啥越南就是“不领情”?
细想想,还真不是越南太“难缠”,而是我们“说得多、做得少”,让人家有恃无恐。
一、越南是“墙头草”?不,是老练的“农民选手”
越南的外交风格很像农村人砍价:表面上很和气,实则斤斤计较;今天跟你喝茶,明天跟别人谈条件。
它知道中国重视“睦邻”,更不想在周边开“第二战场”。所以它明着说好听话,背地里“该占的便宜一样不落”。
你说它是“墙头草”,不如说它精得很——知道怎么利用大国之间的竞争来抬高自己的身价。
展开剩余73%二、越南为何“不怕你”?因为没吃过亏!
从历史到现在,越南对中国的印象就是:“打过仗,但也没见咱完蛋”;“交过朋友,但也没见真被拉一把。”
咱们每次说“希望和平”,它听久了,就成了“你不敢动手”。外交部发几句声明,它笑笑继续干自己的事。
这就跟家庭教育一个道理:你天天跟孩子讲道理,他听到耳朵起茧子,也不会真怕你。
三、“一带一路”喊了多年,为啥越南总想“另起炉灶”?
中国搞“一带一路”,越南嘴上说支持,心里却打鼓:你修铁路我没用、你修码头我怕被控制、你给贷款我怕附加条件。
为什么?因为你讲理讲得太多,利益谈得太少。
越南要的是让它短期得利的“好处包”,不是你画的大饼蓝图。你要真想合作,就别总端着“引导者”的姿态,得下得去地气,帮它解决“怎么做手机零件怎么进东盟市场”这类实操问题。
四、美国一来,越南就变脸,说明什么?
美国说给F16战机,它立马安排欢迎;美国说金兰湾要进军舰,它说“没问题”;美国说要搞芯片产业,它说“欢迎落地”。
你说它“叛变”?未必。人家是看到“实打实”的东西才动心。
对比一下:我们这边更多是“期望引导、道义感召”;美国那边直接掏钱砸技术、签防务协议。这就像追女朋友:一个天天谈未来愿景,另一个直接送钻戒,你说她听谁的?
压力在哪?你要让它知道,不听话是有代价的:比如稀土出口审查、芯片设备供货放缓、通关手续不优先。
好处在哪?真正落到老百姓、企业手里。比如:中越电商联通、边境产业园、职业教育培训、共同搞出口订单——这种越南一线企业能立马赚钱的事儿,他们才上心。
外交走高层,但感情要靠底层。
一个普通越南农民,可能对“中美博弈”毫无兴趣,但如果中国的生意人常年帮他收水果、帮他开市场,他就知道中国是“好搭子”。
所以搞好中越关系,别忘了让“边民通婚”“赶集通商”这种最原始但最有效的纽带恢复起来。
越南不听中国话,其实不是叛逆,而是聪明;不是硬碰硬,而是会算账。
咱们要让越南“听进去”,靠的不是嘴皮子功夫,而是真正能让他们“得”与“怕”的手段。
毕竟,国际社会是个大市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现实的合伙人。咱们得让越南知道:你可以左右摇摆,但别忘了,能让你赚钱、能保你稳定的,可能还真是你这位“不敢翻脸”的邻居。
发布于:重庆市股票配资学习,证券公司配资,点金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