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测印度空军:一场“光辉”战机的虚实之辩
近期印巴空战的硝烟尚未散尽,印度方面却沉浸在一场关于“光辉”战机的宏大叙事中。他们坚信,若当时能够动用“光辉”战机,战局必将截然不同,甚至认为这款国产战机比法国“阵风”更为先进。这一说法,不禁令人质疑印度人的自信是否已超越现实的界限。毕竟,自2016年正式服役以来,“光辉”战机的性能一直备受诟病,连印度空军自身都对其运用颇为审慎。然而,真相往往隐藏在表象之下,印度人所言的“光辉”,并非那个性能平平的2016年版本,而是其最新升级的MK1A型号。
让我们回溯到2016年,“光辉”MK1型号的首个中队才刚刚交付,直到2018年才勉强具备实战能力。纵观各国装备发展,通常是在具备成熟的实战能力后方才列装,而“光辉”则显得颇为急切。这种急切背后,是长达三十余年的漫长研发历程,其间,美国的F-22早已服役二十载,邻国的第五代战机亦已试飞多年,而“光辉”却依旧是一款三代机。即便如此,其量产能力依然堪忧,预计到2025年,总产量也难以突破三十架。
更为严峻的是,“光辉”MK1的定位是一款轻型战斗机,然而实际表现却超重且航程不足,堪称“轻型重载”。飞机重量的超标尚可理解,但其主要零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印度人在耗费三十余年心血后,最终呈现的不过是将各国零件组装进印度制造的机壳。
展开剩余71%面对此种窘境,印度迅速启动了“光辉”MK2的研发,同时为避免重蹈“三十年磨一剑”的覆辙,又马不停蹄地推进MK1的升级版——MK1A。而最初引发讨论的那架“新光辉”,正是这款MK1A。
“光辉”MK1A可谓是脱胎换骨。它装备了以色列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显著提升了探测距离;集成了新型电子战系统,大幅增强了战场生存能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增的空中加油能力,终于让它摆脱了航程的束缚。此外,其武器兼容性也得到极大扩展,不仅能够执行超视距空战,还能够挂载声名赫赫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为印度在印度洋的军事部署增添了强劲底气。
国产化程度方面,MK1A的零部件国产比重已超过50%,且印度官方设定了目标,若将以色列雷达替换为印度国产型号,这一比例有望逼近60%。
正是基于“光辉”MK1A的全面升级,印度方面才自信地将其定位为4.5代战机,认为其性能已超越了所有非五代战斗机。这便是他们认为一旦装备“光辉”,便能确保胜利的底气所在。
这份自信不仅体现在民众层面,更得到了印度军方的高度认可。今年八月,印度空军追加了97架的订单,使得总订购量达到了180架。目前,已有9架“光辉”MK1A型战机交付印度空军,按照现有产能,年交付量可达十几架。
然而,前方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印度在战机发动机领域始终未能实现自主研发,而“光辉”所搭载的美国通用电气F404发动机,虽然性能可靠,但其“美国制造”的身份却埋下了隐患。鉴于当前印度与美国之间复杂的关系,F404发动机的出口随时可能被中断,这将直接导致“光辉”战机的生产停滞。
在当前阶段,唯一的解决方案是让“光辉”兼容法国或俄罗斯的战机发动机。至于印度能否实现自主发动机的研发,目前看来希望渺茫。
(作者:瞭望中国抗战)"
发布于:天津市股票配资学习,证券公司配资,点金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