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地基”。要想在数字浪潮中行稳致远,筑牢数字底座是根基所在,唯有夯实基础,才能挣脱传统运作模式的束缚,真正实现数字化转型。山东能源集团通过搭建山能数据中心“一朵云”,建好数据通信“一张网”,建设统一“数据湖”,构建起覆盖全集团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
为打造智能化数字中枢,山东能源集团制定了“1+2+5+N”的数据中心“一朵云”专项规划,即规划建设“1”朵分布式的山能云,建设济南和鲁西“2”个总部数据中心,建设新疆、鄂尔多斯西、鄂尔多斯东、陕甘、上海“5”个区域数据中心,按需建设“N”个边缘数据中心。通过推进技术平台化、资源服务化、管控智能化、服务标准化,全力打造“便捷、高效、智能、规范”的基础设施底座。
目前,山东能源集团数据中心架构蓝图已全面铺开,传输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平台保障。
为全面支撑山东能源集团数字化转型,满足办公数据交互、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等大颗粒、大带宽IP化新兴业务需求,山东能源集团统筹规划建设了数据通信“一张网”。该网络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级架构设计,成功打通“云-边-端”数据协同通道,有效保障了信息高速互联互通。
除了搭建数据中心“一朵云”与数据通信“一张网”,山东能源集团还在数据资源管理领域积极布局,建设了统一数据湖。按照“一数一源、应采尽采、集中治理、协同共享”原则,开展数据采集和数据汇聚实施;建设统一的数据治理系统,实现数据标准、数据模型、元数据、主数据、数据质量、数据安全和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设统一的数据共享服务系统,打造数据分析挖掘、共享开放等服务能力。
通过持续完善数字基建底座,山东能源集团目前已建成运行省内OTN骨干传输网,承载了AI训练中心等180项业务,采集统建类、矿业、电力、化工产业系统1200余套数据湖,成为山东省第一个自建完成骨干传输网的省属企业。这些扎实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为山东能源集团数据治理体系的完善与数实融合场景的深化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为山东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领军者,山东能源集团注重数据管理、架构、标准、治理一体化,以“技术赋能+场景落地”双轮驱动,将5G、工业互联网、AI等技术与传统业务深度耦合,在矿山生产、物流贸易、财务管理等领域聚力打造全链条数字化生态。
轻点鼠标,便可通过大屏幕实时看清矿区的每个角落,井下的采掘、运输、检修等情况也一目了然,整个矿区宛如透明……在山东能源集团郭屯煤矿,数字化正重塑矿井传统开采模式:5G+三维地质建模,实现了矿井复杂地质的自适应割煤;大数据支撑智慧分析平台,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实时处理;数字孪生结合AI摄像头等设备,打造了透明化智能采煤工作面,全面提升了矿井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
记者了解到,山东能源集团聚焦矿山生产核心场景,将5G、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深度应用于矿山生产,不仅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效率的量级提升,更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标杆范式。
从井下采掘现场延伸至产品“储、销”环节,数据管理和治理已渗透到山东能源集团各专业、各领域、各环节,并取得显著成效。山东能源集团营贸公司构建的智慧营销体系,通过对接ERP、智慧法务等6大系统,集成2500万条业务数据,形成了“产供销运”一体化管理网络。
据了解,营贸公司智能仓管系统引入WMS仓储管理平台,配合“贸易智链”系统,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与跨系统协同。2024年营贸公司电商平台开展“阳光竞价”5513场,成交808.38万吨,溢价1.78亿元,不仅杜绝了廉洁风险,而且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在财务管理领域,数据治理在企业强化风险防控、提升决策精准性等方面正发挥着关键作用。山东能源集团打造的智慧财务分析平台,贯通多系统数据,实现了国资考核指标、经营数据“一屏总览”,财务分析效率提升60%;智能报账平台将394个业务类型精简为5类,RPA智能审核替代80个高频场景,OCR影像识别自动提取165项财务数据,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准确性。
如今,山东能源集团正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加快实施数据质量提升专项行动,逐步实现全域数据治理。
数实融合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核心形态,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山东能源集团聚焦“人工智能+”数实融合创新场景,持续构建AI大模型、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等核心能力体系,加快推动数字技术在生产一线的产业化落地,逐步形成了涵盖物供、营贸、财务业务和煤炭、化工、电力产业等六大场景的应用体系。
2023年7月18日,山东能源集团携手华为发布盘古矿山大模型。作为全球首个面向煤矿行业的商用AI大模型,该模型通过“中心训练+边缘推理+云边协同”架构,实现了作业数据与设备运行的全流程感知、精准分析与联动控制,推动了矿井从“经验管理”向“智能运营”的蝶变跃升。
在山东能源集团李楼煤业,该模型赋能的防冲卸压孔深监管系统,替代人工逐帧审核,实现了数据采集、识别、告警、联动全链条自动化,人工核验工作量减少80%。“原来人工核验一个孔要15分钟,现在用AI只需3分钟,而且更精准。”李楼煤业副总工程师王永介绍。
目前,盘古矿山大模型作为智能矿山的“数字大脑”,已经在山东能源集团70余对矿井落地应用,构建起了涵盖采煤、掘进、安监、洗选等21个典型业务场景的智能化协同体系,助力山东能源集团煤炭产业智能化从“点上突破”向“系统进化”迈进。
不仅在煤矿,山东能源集团在清洁能源领域培育的数实融合创新场景同样走在前列。在山东能源新能源集团渤中海上风电场,依托数字孪生、SCADA控制、智能巡检等一系列数字技术,打造形成了“全景感知、全域联控、全链治理”的智慧风电场,实现了360°全景可视化调度、智能诊断、趋势分析,有效支撑了电网安全运行。
据了解,如今在电场陆上集控中心,运维人员可依托智能巡检机器人完成设备缺陷识别、远程复核、预警派单,实现恶劣天气、复杂设备环境下的“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与误操作风险,助力山东能源集团电力产业板块迈入“减员提效、安全可控、智慧运行”新阶段。
从筑牢数字基建底座到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从矿山智能化的深度实践到盘古矿山大模型的创新突破,如今,山东能源集团正锚定“数智山能”目标,以多场景驱动、多平台协同为路径,加速推进数实融合,持续探索“AI+”的深度融合新范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股票配资学习,证券公司配资,点金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