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731》就是不爱国给差评的就是汉奸!\"
说电影不好看的就是不尊重历史。
最近,电影《731》上映后,互联网上出现了各种刺耳的声音。一部讲述民族伤痛的电影,意外地撕裂了舆论场,形成了支持者和批评者两大对立阵营。
更可怕的是,讨论电影本身的人越来越少,扣帽子的人越来越多。
这到底是怎么了?什么时候起,看一部电影成了爱国的\"必考题\"?
电影《731》以日本侵华期间731部队的罪恶行径为背景,讲述了那段黑暗的历史。按理说,这样题材的电影应该获得全民支持,但现实却出人意料。
影片上映后,口碑迅速两极分化,很多网友认为电影质量堪忧,是在消费民族伤痛
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对电影质量提出批评的观众,很快就被扣上了\"不爱国\"的帽子。互联网上到处是道德审判和人身攻击,理性讨论的声音被淹没在一片骂声中。
抛开爱国情怀,单就电影本身而言,《731》确实存在不少争议,叙事节奏混乱:很多观众反映剧情跳跃,故事讲得支离破碎,人物塑造单薄,角色脸谱化,缺乏深度历史细节粗糙:多处史实处理不够严谨。
艺术表现平庸,无论是摄影、剪辑还是配乐,都显得中规中矩
一位影评人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题材很重要,但电影首先要是部好电影。用苦难历史做卖点,却拿不出相应的艺术水准,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
道德绑架:爱国不是生意,更不是武器
最让人反感的是,某些人将爱国变成了道德绑架的工具。
一位网友愤怒地表示:\"我爱我的国家,但我不爱烂片!这两者不冲突!\"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明明是在做商业电影,偏要披上\"爱国\"的外衣。
到底是在宣传历史,还是在做生意?如果真为了爱国教育,为什么不像公益广告一样免费放映?为什么要观众花钱买票?
一位观众直言:\"用同胞的苦难赚钱,还要给我们扣帽子,这吃相太难看了!\"
电影《731》上映后最让观众炸裂的设定出现了日本女军官!
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日军在二战期间根本没有女性军官。
这种只有在抗日神剧里才会出现的雷人设定,竟然出现在一部自称\"历史题材\"的电影中,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打开各大影评平台,《731》的差评多到刷不完:
豆瓣上一条高赞评论写道:\"以为是要认真讲历史,结果拍成了四不像。历史细节错误百出,剧情稀碎,人物单薄,只剩下刻意煽情。\"
猫眼上有观众愤怒表示:\"票价还不便宜,看完感觉像被骗了钱。导演用国耻做生意,吃相太难看了!\"
微博上更是一片骂声:\"年度最失望电影没有之一!\"
除了日本女军官这种离谱设定,电影中还有大量不符合史实的细节。服装、武器、场景处处透露着不用心,仿佛导演根本懒得考据。
观众普遍反映看不懂电影在讲什么。剧情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想要面面俱到结果全面失控。
观众不是傻子,好赖片分得清,电影要靠质量说话,不是靠营销炒作。
我们支持爱国题材,但反对粗制滥造。
现在互联网上一些关于731的片段已经流传出来,其中的一些戏份真的让人感到相当的尴尬,说句老实话,能把《731》这部电影拍成越狱的导演,我也是第一回看见。
本来731这种沉重的历史题材更应该严肃,可是里面有很多喜剧桥段,以至于从头到脚这部电影90%都是讲的这样的一群人怎么越狱的,这就让大家理解不了,而且我还看到一些互联网上的爆料,这部电影为什么之前拍好之后有这么长时间没上映,因为之前这部电影已经和好几个平台都进行了对接,很多平台和公司根本接不了。
所谓的删减戏份就是一个空谈,而是删减了那些没用的镜头,然后又进行了一大串的补拍。
说白了,电影质量根本就不过关,如果你真的是一个热爱电影的人。能够清楚的看到这部电影的不足,而且一部电影为什么非要捆上这么大的营销,这让网友们理解不了。
之前我还曾经看到香港演员梁家辉在平台上发过这样一段感慨,大概意思就是有一天梁家辉想要看建国大业这部电影。
结果却发现平台还要买会员,梁家辉很好奇,自己当演员去拍摄的时候都是免费的,没有拿片酬的。
而且这样一种爱国题材,具有历史意义的电影,上架到电影院的时候收费也就算了,下架之后还要收费,这让梁家辉理解不了。
当然了,这件事情已经好几年了。
可是从这件事情也能清楚的看到,很多所谓的电影,打着爱国的幌子,干的是商业片的事情。
股票配资学习,证券公司配资,点金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